close

書名

作者

分類

卷頁

義門讀書記

國朝蔣維鈞編

(四庫提要卷一一九子部二九雜家類三(雜考下))

卷一一九

(1030)(1031)

四庫提要內容

【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國朝蔣維鈞編。皆其師何焯校正諸書之文也。焯字屺瞻,長洲人。康熙四十一年用直隸巡撫李光地薦,以拔貢生入直內廷。尋特賜進士出身,改庶吉士,授編修。後坐事禠職,仍校書武英殿。康熙六十一年復原官,贈侍讀學士。焯文章負盛名,而無所著作傳於世。沒後,其從子堂裒其點校諸書之語為六卷。維鈞益為蒐輯,編為此書。凡《四書》六卷、《詩》二卷、《左傳》二卷、《公羊》、《穀梁》各一卷,《史記》二卷、《漢書》六卷,《後漢書》五卷、《三國志》二卷、《五代史》一卷、《韓愈集》五卷、《柳宗元集》三卷、《歐陽修集》二卷、《曾鞏集》五卷、蕭統《文選》五卷、《陶潛詩》一卷、《杜甫集》六卷、《李商隱集》二卷,考證皆極精密。其兩《漢書》及《三國志》,乾隆五年禮部侍郎方苞校刊經史,頗採其說云。

讀書筆記

四庫館臣謂何焯「後坐事褫職」,今查其原因,乃是因為何氏曾侍讀八皇子,與八阿哥胤禩關係密切,因與胤禩營黨,陷入皇子之爭而下獄。

本書為蔣維鈞主編,蓋乃增補何堂《義門讀書記》六卷而成,全書收錄何焯「校正諸書之文」,凡十八種,合計五十八卷,館臣評曰「考證皆極精密」,顯見此書極有學術價值,值得後世學者多加留意。又據館臣所述,蔣維鈞編輯是書的動機,乃是「焯文章負盛名,而無所著作傳於世」,今查現代國內外諸家館藏之籍,考及何氏撰著實多,例如:《分類字錦》六十四卷(奉敕編撰)、《字書八法》、《何義門先生家書》、《何義門先生集》、《義門小集》、《義門題跋》、《語古齋披華啟秀》不分卷、《韻府拾遺》(奉敕撰)、《語古齋披華啓秀》不分卷、《汲古新編》、《復初齋文集》等書,除了有些典籍是後人編纂之後,亦有生前之時,即已集結成冊,是以「無所著作傳於世」之說,蓋為相較之言,對比於何氏生前以文章負盛名,確實較少典籍集結成冊,故有此說。又蔣氏雖盡力蒐集其師撰著,但僅及十八種,雖較何堂收集之本稍多,但非何氏評校的全貌,蓋何氏另有校評之作如下:

一、《中興閒氣集》二卷

二、《水經注箋》四十卷

三、《石刻舖敘》

四、《困學紀聞》

五、《孝經註疏》九卷

六、《庚子消夏記》校文

七、《昌黎先生詩集注》

八、《河東集》三卷

九、《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 《外集》三卷, 年譜一

十、《昭明文選大成》

十一、《津逮祕書》存三百四十二卷

十二、《唐三體詩》

十三、《唐音戊籤》存三十卷

十四、《唐詩紀存》十五卷

十五、《唐詩鼓吹評注》

十六、《唐賢三體詩句法》六卷

十七、《校訂困學紀聞三箋》

十八、《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十九、《捫蝨新話》八卷

二○、《釣磯立談》一卷

二一、《鈍吟雜錄》

二二、《賈浪仙長江集》十卷, 《補遺》一卷

二三、《漁洋山人精華錄選鈔》

二四、《歸潛志》八卷

二五、《蘇學士文集》

二六、《剡源文抄》

二七、《麈史》三卷

二八、《文心雕龍》十卷

二九、《中吳紀聞》六卷

三○、《續金石錄》

三一、《金石錄》

三二、《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十二考

三三、《校正九經解目錄》

三四、《易經》

三五、《學齋佔畢》

三六、《老學庵筆記》十卷

三七、《金匱要函經》

三八、《太玄經》

三九、《表異錄》

 

綜合上述所論,蔣維鈞極力蒐輯其師校評之文,以成《義門讀書記》一書,雖然較之何堂所收內容為多,但是相較於何焯的整體成就,顯然僅及三分之一,而其餘三分之二的部分,仍流散在外,是以《義門讀書記》雖能反映何氏的學術表現,但非全貌,如要全面考及何氏成就,則需再補上述三九部的典籍,庶幾能成其全貌。綜觀何氏校評之籍,大抵有如下幾個重點:

  第一,重視唐宋學者的創作,尤其能以別集為主,總集為輔,其中包含唐宋詩人之集,亦兼具宋人文集,顯見其創作之源,大抵受到唐宋文學的啟發,而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重視前人評點之作,其中如《捫蝨新話》八卷一書,亦為「考論經史詩文,兼及雜事」,顯然對於何焯日後的校評之作,有著不小的影響。又如王應麟《困學紀聞》一書,與何氏校評之作,顯然亦為近同之作,故可從何氏校評諸作的特點,能考知何氏學術根基之所在。又《唐詩鼓吹評注》、《文心雕龍》等書的校評,都是何氏讀書立論根據之本。

 第三,重視經學撰著的校勘,其學問根基,大抵植基於經學典籍之上,是以讀書筆記,亦多此類內容。

 第四,重視史學典籍的校勘,尤其對於《史記》、《漢書》、《三國志》的校點,更見其撰文特色及主張,可以有效看出何氏文章之作,受於《史》、《漢》文學甚多。其次,其重視金石撰著之學,勢必有助於考證之業,如《石刻舖敘》、《金石錄》、《續金石錄》、《淳化祕閣法帖考正》等書的涉獵,亦有值得深究之處。又何氏亦能重視地理之籍,如:《水經注箋》一書的校點,更可見其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而深厚的史學根基,不僅有助於古文的創作,也有助於學術的奠基。

  綜合上述所論,何焯以經史之籍為根本,而以唐宋文學為技巧,文章、學術並重於世,使其能名列清代學者之列,而其學術聲望,雖不及乾嘉諸多名儒,但其學術表現,亦不容小看。又館臣論及「乾隆五年禮部侍郎方苞校刊經史,頗採其說」,可見方苞重視何氏撰著的價值,但追索相關網頁資料,得知閰若璩十分重視何氏成就,可見其學術影響力,亦頗為深遠。

  何焯精於校勘考訂之學,故其治學方法、治學觀念,乃至於學術成就、學說價值、影響等等,都有值得探索的價值。惟何氏校評前人典籍之時,難免會有主觀看法,是以歷來頗受學者批評,例如:館臣評其「焯則動以『詞科之學』輕相詬厲。考應麟博極群書,著述至六百餘卷。焯所聞見,恐未能望其津涯,未免輕於立論。」,又或考訂內容之中,亦不乏錯用文獻,或是考證失當之處,例如:許衡《讀易私言》一書,「何焯《校正九經解目錄》以為即元李簡之書。今考簡所撰《學易記》其書具在,未嘗此書相複。」,是則錯考書籍作者也。諸如此類內容,尤其有其研究價值。然而,衡諸何氏整體成就,仍不乏精闢之見,例如:館臣指出:「何焯假以勘定,極為精審」、「何焯《義門讀書記》中有《校正元豐類槀》五卷,其中有如《雜詩》五首之顛倒次序者,有如《會稽絕句》之妄增題目者,有如《寄鄆州資政》詩諸篇之脫落原註者,其他字句異同,不可殫舉」、「又有長洲何焯、錢塘丁敬諸校本,差為完善。」(指《金石錄》一書傳本)等等,均可見其撰書內容,並非毫不可取者也。

有關何焯的研究方法,可以有如下構想:

一、何焯治學方法析論

二、何焯校勘學研究

三、何焯文獻學研究

四、何焯的撰著及其成就

五、何焯經史之學研究

六、何焯評點唐宋詩人作品析論

七、何焯評點之學研究

八、何焯金石學研究

整體而論,何焯學術的諸多成就,實有值得探索的價值,惟前人對其學術的探索,顯然未能符合其應有價值,而有待後人學者持續開發相關課題,始能還其應有地位。然而,如要全面進行何焯學術的研究,恐尚需克服資料散聚多方的問題。此外,要爬梳條例,始能證成相關成就,而例證之間的接合,也需多加費心。

arrow
arrow

    楊果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