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風藏書再續記》簡介

一、作者簡介

²   1.繆荃孫(1844年-1919年),字炎之,一字筱珊,又作小山,號藝風,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江陰申港鎮繆家村人。

²   2.中國近代著名藏書家、教育家、版本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圖書館學家。

²   3.一生歷16省,著書200卷。編校、刻書甚多。

²   4.代表著作:藝風堂系列;纂輯書目答問(代張之洞編纂,後由范希曾補書目答問補正)、《續修四庫全書提要》......;方誌《江蘇通志》……;編刊對雨樓叢書》……;代撰嘉業堂藏書志等。

 

二、藝風堂藏書簡介

²   1.藏書與版本目錄研究,是繆荃孫生平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緒初年,張之洞視學四川,繆曾協助其編撰書目答問。其後遊歷各省,任職京師,縮衣節食,多方蒐購,並與許多藏書家互通有無,抄校考訂。所得孤本秘籍,舊刻舊鈔多達十萬餘卷。

u   2.一九00年以後,繆氏移居上海。藏書轉運途中有所損失。

      有時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書易米」。但仍搜尋不輟,或購或鈔,

      或與友人互贈互換,獲得大批異書。鑑於前代「人亡書散」,乃將

      所藏所見舊刻舊鈔、四庫為收之書、名家孤傳之稿,按籍編目,撰

      藝風藏書記八卷,此即「庚子刻本」。                           

²   3.一九一二年循前例撰刻藏書續記八卷,即,「壬子刻本」。

²   4.一九一三年以後所收之書,繆氏則撰有藝風堂新收書目稿,未及刊刻。

²   5.一九四0年此稿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訪得,經薛祈齡整理,以藝風藏書再續記名刊行。

²   6.藏書記共收書目六百二十七種,一萬零九百六十二卷,續記再續記共載書八百六十一種,一萬五千餘卷。

²   7.藝風堂藏書記詳載每種書的卷數、行款、序跋、書牌。記錄各書所有題記,並記其所鈐印記,如「結一盧」、「抱經堂」、「碧琳瑯館」、「愛日精盧」、「楝亭」等,使其來歷及收藏源流一目瞭然。對各書缺頁及鈔配情況也詳加說明,如卷四華揚國志,即是繆氏以何焯、顧槐三、顧尚之三家藏本合校。更詳細記其校刊所得。如續記卷一尚書、卷八寶氏聯珠集校得闕文訛字均達三十餘處。

²   8.再續記所載南宋刻本文選刻工姓名有九十三人,此點甚為特殊。凡此種種,使藝風堂藏書記所載珍本秘籍,書雖不存,其目仍留存為重要的史料。

三、藝風藏書目錄設置探討

²   1.其類目設置,不拘一格,又能除舊更新。自隨書經籍志刊行以來,四部分類法在我國分類領域占有絕對優勢。至清乾隆編四庫全書總目,四部分類法更是到了極致。

²   2.繆氏編纂的書目答問,從四部分類法加了一部“叢部”,變為五部分類法。雖非“叢書”立部的首創(),卻是明確把“叢書”類與經、史、子、集並列立類的第一人。

                 

       :書目設“叢書”類的首創,當屬明人祁承鄴(火業),他在澹生堂書目的子部立“叢書”一類。


3.
藝風藏書記藝風藏書續記採用的是十分法,即仿孫星衍的孫氏祠堂書目,將藏書分為經學、小學、諸子、輿地、史學、金石、類書、詩文、藝術、小說等十類。

藝風藏書記目錄:

   藏書記緣起

    卷一   經學第一

               小學第二

    卷二   諸子第三

    卷三   地理第四

    卷四   史學第五

    卷五   金石第六

               類書第七

    卷六   詩文第八上

    卷七   詩文第八下

    卷八   藝術第九

               小說第十

藝風藏書續記目錄:

    藝風藏書續記緣起

    卷一   經學第一

               小學第二

    卷二   諸子第三

    卷三   輿地第四

    卷四   史學第五

    卷五   目錄第六

               類書第七

    卷六   詩文第八上

    卷七   詩文第八下

    卷八   藝術第九

               小說第十

²   4.藝風藏書再續記採用的是七分法,即按版本特點,將圖書分為宋刻本、元刻本、明刻本、舊鈔本、校本、影寫本、傳鈔本七類。

²   藝風藏書再續記目錄:

       自序

       宋刻本第一

       元刻本第二

       明刻本第三附清刻本二種

         舊鈔本第四

       校本第五

       影寫本第六

       傳鈔本第七

 

四、繆荃孫與古籍版本學

²   1.從內容上鑑定版本。可從卷數、內容文字、編例等方面進行。如繆氏在考訂宋太宗實錄一書時,即是從卷數上入手。又“編例”是指一書內容的編制體例,不同時代的版本在編例上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

²   2.從形式上鑑定版本。繆荃孫在古籍版本鑑定時,重視內容,但並不完全排斥形式。常從版本的字體、行款、牌記等形式特徵來鑑定版本。

²   3.綜合方法。當從內容或形式兩種途徑均不能做出正確判斷時,則應採取綜合方法,即別本比勘,用另一相同或相關的本子從內容、形式特徵進行全方面比較。

 

五、繆荃孫書目編制規範

²   其目錄著錄,注意格式規範。對於目錄的著錄格式,清人孫慶增在藏書記要編目中做了初步探討,而繆荃孫進一步使其規範化。其著錄方式如下:

²   xxxx幾卷

²   xxxx(撰人上有籍貫或官銜,須照原書卷首抄寫)xx刊本 (何時刊本,須略具鑑別力),每半頁x行,行xx字,白(或黑)口,單(或雙)邊,中縫魚尾下有xx幾字,卷尾題xxxx(此記校刻人姓名或牌子),前有xx幾年xxx序,xx幾年xxx重刻序,後有xx幾年xxx跋。撰人小傳,書為人xx所編輯,初刻於xx幾年,此則據xx刻本重刻者。xxxx齋舊藏,有xx印。

 

六、延伸議題

²  1.地方志的編撰。

²  2.金石著作。

²  3.書影的編制。

²  4.繆氏撰寫及整理的題跋。

²  5.刻工議題。

²  6.繆荃孫與書院。

 

參考資料

²  藝風藏書記繆荃孫著;黃明,楊同甫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6

²  藝風堂雜鈔繆荃孫輯;楊璐整理。北京:中華書局 20103

²  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劉兆祐著。臺北市:臺灣書店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²  中國目錄學昌彼得,潘美月著。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果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