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集古錄》簡介
大綱
一、作者介紹
二、書目內容
三、成書動機
四、書目版本
五、書目價值
六、研究情況
七、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吉州永豐人﹙今屬江西 ﹚,仁宗天聖八年舉進士,甲科,初仕西京留守推官,後入朝為官,因參與朝政改革,性格剛烈正直,多次貶官外放,最終仕至參知政事。熙寧初,與王安石不和,以太子少師仕歸,熙寧五年閏七月卒,年六十六,死後特贈太子太師,諡文忠。歐陽修博極群書,得昌黎遺稿,苦心探索,遂以文章冠天下。晚號六一居士,謂集古錄一千卷、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鶴一雙也。
歐陽修一生歷經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學術活動涉及文學、史學、經學、金石學、譜牒學、詩話學、目錄學等諸多領域,均有首創性貢獻。其力倡文學革新,反西崑、斥太學,奠定平易流暢之文風,又借助行政力量,獎掖後學,被尊為詩文革新領袖,北宋文壇宗師。
書目內容
《集古錄》是現存最早的金石著作,收錄自周武王迄於五代的金石拓本一千卷,今存跋文四百二十篇,分輯十卷,此書始集於慶曆五年,初步成書於嘉祐六年﹙1061﹚,最終定稿於熙寧五年﹙1072﹚四月到閏七月間。歐陽修曾自稱“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金石遺文一千卷。“歐陽修集古碑千卷,每卷碑在前、跋在後,所存錄的一些碑銘內容並不見於史傳,往往是原始、真實的,具有高度史料價值,內容涉及“湯磐、孔鼎、祈陽之鼓、岱山、鄒嶧、會稽之刻石,與夫漢魏以來聖君賢士桓碑、彝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籀篆,分隸諸家之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寶,奇怪偉麗,工妙可喜之物。“
歐陽修著《集古錄》目的在補正史傳之闕謬,以傳後學,包括補正史無傳者、史傳敘述闕漏者;證年號、年代互差、證人名、年壽、地名、官爵謬誤,證敘述史實舛誤,證史實修撰有據;糾史之妄為糾迷信荒誕、糾佛老虛妄。還考察典章制度,評議人物,涉及範圍廣,內容相當豐富。
歐陽修將收集的金石銘刻真跡搨本,裝裱成軸,因為捲軸是隨得隨錄,而於每條之下附列原來卷帙的次第,並有更易補正之處。
《集古錄》散佚於靖康之亂,因為碑刻在戰亂中散佚,後世所傳只有跋尾,故南宋以後諸書著錄的《集古錄》其實即為《集古錄跋尾》。周必大《家塾所藏六一先生墨跡跋十首‧前漢五器銘》云:“靖康間公諸孫避難南行,不能盡載,乃取遺澤而棄舊刻。”與《集古錄》並行的還有《集古錄目》一書,是熙寧二年﹙1069﹚歐陽修命其子歐陽棐編錄的,由於《集古錄》只收錄四百多篇有題跋的搨本,大多數無跋尾的搨本並未收錄在內,《集古錄目》則包括了歐陽修家藏的金石搨本達一千種之多,彌補了這一缺憾。該書體例是僅列碑刻撰書人名姓氏、官位事實以及立碑年月,而不作任何考證評論,由於該書久佚,以致後世常將二書誤為同一書,幸而在宋人陳思《寶刻叢編》中保大量《集古錄目》內容。
成書動機
歐陽修集古的內在因素除有學術使命,更有強烈的好古癖驅使,且這股好古癖主要是集中在,「古書文字」方面,因此歐陽修蒐集的古物並非一般骨董,而是與古文字相關的金石碑刻。對於自己的集古,歐陽修也表達自己對一般世人貪求的珍物珠寶是「無欲於其間」的,他喜愛的是不用冒險速禍、為世人容易忽略的古代鐘鼎刻石。 “性顓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於其間。“ 歐陽修一再強調自己的嗜好是不同於流俗的,口氣中透露著些許的自豪。歐陽修真正下決心要將蒐集所得著成一書,乃是聽取許子春「集聚多且久,無不散亡,此物理也。不若舉取其要,著為一書,謂可傳久」的意見,這個著錄集古專書的想法在嘉祐四年寫給劉原父
的信中首次提到,但若不是有極大的興趣在背後支撐,恐亦不容易完成。
書目版本
今存《集古錄》有四庫全書本、四留堂刊本,皆題做《集古錄》十卷;又有歐陽衡編校《歐陽文忠公集》本、《四部備要‧歐陽文忠集》本、《四部叢刊‧歐陽文忠公集》本、《三長物齋叢書》本、《行素草堂金石叢書》本、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本,皆題做《集古錄跋尾》十卷。
《集古錄》散佚於兩宋之際,現存《集古錄跋尾》十卷本,係歐陽修題金石拓本之跋尾,經周必大整理歐陽衡重新編校,李逸安又據以整理點校,成為迄今最完善的版本。
書目價值
一、歐陽修《集古錄》為現存最早的金石著作。
二、對於歷史、文學、書法皆有評論考定,創獲良多,對金石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
重大影響。
三、所錄碑文往往不見於史傳,是最原始、真實的,具有高度史料價值。
研究情況
◎蔡清和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之研究─以書學、佛老學、史學為主》。
◎王宏生 《集古錄》著錄、流傳與版本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 第28卷第4期 2007年8月。
參考書目
1.《宋人傳記資料索引》第五冊 昌彼得、程
元敏、王德毅、侯俊德主編 鼎文書局
九十六年六月增訂三版
2. 《宋集珍本叢刊》第四冊 四川大學古籍
整理研究所編 線裝書局 2004年
3.《古籍版本題記索引》 羅偉國、胡平編
上海書局出版 一九九一年六月
4.《叢書集成續編》 第九十六冊 新文豐出版社編輯部編 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87年7月台一版
5.蔡清和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之研究─以書學、佛老學、史學為主》。
6.王宏生 《集古錄》著錄、流傳與版本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 第28卷第4期
2007年8月。
7.電子資料庫: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8.網路資料 :李興祥 〈由《集古錄》看歐陽修治學精神〉http://qkzz.net/magazine/1005-4677B/2009/02/3563297.htm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