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敦煌學研究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敦煌殘本玄應《一切經音義》校錄
     敦煌類書引書考
     羅振玉敦煌文獻的應用及成就

楊果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導讀

楊果霖導讀

敦煌簡介

z 敦煌,位於今甘肅省河西走廓的最西端,是古代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連接著東西方文化的陸上絲綢之路幹道,就從這裡通過。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補充

敦煌學的重要性

z 敦煌學研究是20世紀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文獻和莫高窟保存的藝術品,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每一個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生應當熟悉的內容。

敦煌學研究四大障礙

z 研閱敦煌文獻有四大障礙:一是敦煌寫本多俗字,辨認不易;二是敦煌文書多俗語詞,理解不易;三是敦煌卷子多為佛教文獻,領會不易;四是敦煌寫本有許多殊異於後世刻本的書寫特點,把握不易。

敦煌學入門之作

z 程喜霖試論敦煌學理論與研究方法敦煌學百年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9/2)指出:「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劉進寶敦煌學述論、郝春文二十世紀的敦煌學、柴劍虹敦煌學與敦煌文化,凡此皆是敦煌學入門的代表作。

z  陳大為〈《二十世紀的敦煌學讀後:指出:「敦煌學發展到今天已走過了百年艱辛而曲折的歷史,可謂敦煌學已名天下,也陸續出版了一些系統且科學的展示二十世紀敦煌學發展歷程的高水準的論著,如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劉進寶敦煌學通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等。(原刊於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評價

z  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是根據他多年來給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講授敦煌學課程的講義加以修訂而成的。全書共十八講,分為敦煌簡史、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和文物流散、研究歷史、敦煌材料的史學研究問題、各種敦煌文獻及其價值的介紹、對敦煌石窟各個方面的概說、敦煌寫本外觀和辨偽問題。該書作為敦煌學課程教材,主要偏重於敦煌文獻與歷史研究,同時包含了豐富的學術資訊,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z 林悟殊教授所說: 「時下流行的諸多教材,多以綜合他人著作編成,榮新江教授的敦煌學十八講則不然,乃係其個人多年研究成果付諸教學的結晶。書中內容吸收了百年來國際敦煌學之研究成果,更有諸多自己的補闕和新穎之見。表述深入淺出,內容系統完整。當今敦煌學的教材,恐無出其右者。

作者簡介

z  榮新江,1960年生,河北人。1978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85年研究生畢業。曾走訪英、法、俄、日等海內外敦煌收藏單位,著作于闐史叢考歸義軍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鳴沙集等。

z 榮新江,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唐研究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中國學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敦煌學十八講》的撰寫特點

z 本書為章節體,文字簡明扼要,配有大量的隨文圖片輔助文字說明;同時在注釋中詳細介紹了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

z 敦煌學十八講係作者多年研究成果付諸教學的結晶,從講述內容之中,顯示榮新江教授博學識廣,內容兼顧廣博與精深,更能顯示敦煌學所涉內容,遍及各種主題。

《敦煌學十八講》的重點內容

z 一、敦煌學學術史

z 二、敦煌學的內涵

z 三、敦煌學方法論

一、敦煌學學術史

z (一)敦煌簡史

z  1.中國歷史上的敦煌(第一講)

z  2.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第二講)

z (二)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和文物流散、研究的歷史(第三至第八講) (各國敦煌學學術史的回顧與展望)

z 包含英、法、 、德、中、日等重要典藏地及研究成果的介紹

z (三)敦煌材料的史學研究問題(第九至十一講)

z 包含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民族史、中外關係史等重點。

二、敦煌學的內涵

z (一)各種敦煌文獻及其價值的介紹(第十二至十五講)

z 包含:分類概述各類敦煌文獻及其對相關學科研究的貢獻,包括政治史、社會史、宗教史、科技史、民族史、中外關係史、語言文學等方面

補充:敦煌寫卷,包羅萬象

z 敦煌遺書指原先貯藏於敦煌石室中的文書

z 目前尚難以確實統計數量,約有五萬餘件

z 王三慶教授重估:35595 號(漢文卷子估算34615卷)

z 絕大多數為寫本,亦有少數刻本與拓本

z 內容龐雜多端,舉凡經史子集.釋典道書.公私文書.圖繪雜件等等,均能涵攝在內

z  內容以佛教經典為多,還有道教經典,兼及經.史.子.集四部典籍,另有詩.詞.曲.賦,通俗文學,域外古語言.圖經.方志.醫藥.曆書.社會經濟資料等等.

z  時間斷限: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抄本)佛說無常經(藏於蘇聯),迄於北宋天聖八年( 西元1030)抄本雜寫(藏於巴黎)

補充:敦煌遺書的內容

z  宗教類

z  儒家類

z  道家類

z  語言文字類

z  文學類

z  歷史類

z  地理類

z  法律類

z  社會制度類

z  經濟類

z  童蒙讀物類

z  醫學類

z  天文類

z  曆算類

z  民俗類

z  音樂舞蹈類

補充:敦煌漢文寫卷書的分類形態

z 四部文獻:6364/34615=18.38509

z   經部:594/6364=9.33375

z        史部:2069/6364= 32.51099

z   子部:769/6364= 12.08359

z   集部: 2932 / 6364 = 46.07165

z 佛教寫本:27515/34615=79.48866

z 道教寫本:735/34615=2.12335

z (二)對敦煌石窟各個方面的概說(第十六講)

z 著重在考古學和藝術史的研究

補充:敦煌壁畫的主題

z 1.佛像圖

z 2.故事畫

z 3.經變圖

z 4.佛教史迹圖

z 5.供養人像

z 6.傳統神話故事

z 7.裝飾圖案

z 8.生活景象

三、敦煌學方法論

z (一)敦煌寫本外觀和辨僞問題(第十七、第十八講)。

z 榮新江探討敦煌學方法論的個案研究,其間特別提出敦煌寫本辨偽的一般準則。

榮新江教授治學方法

z 一、廣納敦煌卷子資料

z 二、考辨偽造敦煌寫卷

z 三、綴合殘零敦煌寫卷

z 四、客觀吸納前賢成果

一、廣納敦煌卷子資料

z 1985年開始,作者相繼走訪了各國大小收藏單位,包括英、法、俄及日本、德國、丹麥、瑞典、美國等較零散的單位,還有海峽兩岸各個分藏單位 ,從而全面地接觸大量寫本原件,並在收集散見未刊文書及文書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上做出很大努力,有不少補前人所闕之發見。

z 安徽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 原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台北“中央”圖書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等處。 (參見:敦煌學十八講,第57-60頁。)

z 榮新江先生主張:應該廣泛接觸過寫本原件,在整理敦煌寫本所應遵循的規範這一問題上,作者多補前人所闕。榮氏指出: 「可見敦煌詩集抄本的形態,與今人的別集不同,整理敦煌詩歌 ,應當充分尊重原卷詩歌的次序和同卷上相關聯的其他內容。 (案:敦煌學十八講 ,第277頁。)

z  榮新江重視資料的佔有,係受到季羨林先生的啟發

z  季羨林先生指出:「德國學者無論研究甚麼問題,首先就是努力掌握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文獻,包括古代的和近代的,包括德國的和外國的。德國學者都廣通聲氣,同世界各國的同行幾乎都有聯繫,因此,全世界研究動態,他們基本上都能掌握。對自己要研究的問題的各種學說,都有成竹在心。在這個基礎上,或者與此同時就大量搜集資料,不厭其詳,不懼其遠,只要能搜集到的,全都搜集。這兩件工作做完以後,才努力分析資料,然後做出恰如其分的結論。」(《季羨林序跋選》64頁)

二、考辨偽造敦煌寫卷

z  考辨敦煌偽造寫經,判斷寫本真偽,需要弄清清末民國歷史與相關人物事蹟、藏卷的來歷、文書的格式等幾個問 題。

z  榮新江先生指出:「要判別一個寫卷的真偽,最好能明瞭其來歷和傳承經過,再對 紙張、書法、印鑒等外觀加以鑒別,而重要的一點是從內容上加以判斷,用寫卷本身所涉及的歷史、典籍等方面的知識來檢驗它。我們不應該輕易否定有價值的寫本,也不能 把學術研究建立在偽卷基礎之上。」(案:《敦煌學十八講》,第364頁。)

z 榮新江先生多年關注敦煌寫本辨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其相繼發表了《所謂李氏舊藏敦煌景教文獻二種辨偽》(案:林悟殊、榮新江《所謂李氏舊藏敦煌景教文獻二種辨偽》,香港《九州學刊》第4卷第4期敦煌學專號,1992年, 19-34

z 榮新江《鳴沙集——敦煌學學術史和方法論的探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9月,第65-102頁。)、《 李盛鐸藏敦煌寫卷的真與偽》(注:榮新江《李盛鐸藏敦煌寫卷的真與偽》,《鳴沙集 ——敦煌學學術史和方法論的探討》,第103-146頁。)、《俄藏<景德傳燈錄>非敦煌寫 本辨》(注:榮新江《俄藏<景德傳燈錄>非敦煌寫本辨》,《鳴沙集——敦煌學學術史 和方法論的探討》,第205-216頁。)等文章。

三、綴合殘零敦煌寫卷

z 榮新江先生指出:「可見敦煌詩集抄本的形態,與今人的別集不同,整理敦煌詩歌 ,應當充分尊重原卷詩歌的次序和同卷上相關聯的其他內容。」(案:《敦煌學十八講 》,第277頁。)

四、客觀吸納前賢成果

z  (《敦煌學十八講》)以客觀的態度、系統概括地介紹了19 世紀、20 世紀初西域考古熱潮的背景、過程和學術收穫,以及俄、英、法、德、瑞典、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相關收藏、整理情況、研究特點和變化趨勢,填補了以往概論性著作內容上的不足。(參考李更〈學貴知津--《敦煌學十八講》讀後〉,頁一二四)

z  舊有敦煌學教科書,都以中國學者的成就為主,較少涉及國外研究成果

《敦煌學十八講 》的價值

z .全面完整敦煌寫卷背景

z .廣泛反映敦煌寫卷價值

z .提供研究敦煌寫卷方向

z .廓清疑偽敦煌寫卷原貌

z .重新釐訂敦煌寫卷聚散

一.全面完整敦煌寫卷背景

z 全書提供完整的敦煌簡史,對於敦煌的地理位置及其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也多有著墨,更對於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和文物流散、研究的歷史等等,也多有介紹,是以本書對於初學者而言,實有引導的作用.

二.廣泛反映敦煌寫卷價值

z 敦煌遺書涉及到政治經濟史、社會史、宗教史、科技史、民族史、中外關係史及語言文學等方面的內容,對各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價值,已經引起了包括藏學家、伊朗學家、宗教歷史學家、中亞和東亞歷史學家的廣泛注意

三.提供研究敦煌寫卷方向

z 榮新江指出:「目前,在敦煌歷史研究中,最有潛力而且也是最難的研究課題,就是吐蕃統治敦煌問題,希望有年輕的學者把這項研究深入下去。」(敦煌學十八講,第232頁。)

z 榮新江指出:「經過語言學家多年的努力,現在大多數于闐語的文獻已經解讀,但是還有不少譯自漢語佛典的于闐語文獻沒有比定,也還有相當數量的世俗文書沒有圓滿地翻譯出來。這些材料主要是屬於十世紀的文獻,與沙州歸義軍的漢文文書可以互相發明,因此還有待深入研究。 (敦煌學十八講,第280頁。)

z 在後論中,榮新江先生集中從中古時代的宗教史唐朝各個階層的社會和文化吐蕃王朝對敦煌的統治與漢藏文化交流、四方面, 對於新時代的敦煌學進行學術展望,這些論點的說明,有效開啟學者的眼界

z 榮新江先生總結20世紀中國敦煌學的特徵時指出,敦煌學人只有具備較為廣闊的學 術根基,才能抓住新材料、開拓新學問;敦煌學研究要想把路子拓寬,就要相容並蓄, 儘量促成敦煌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影響;開展國際性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對中國學術的 進步至關重要。這些經驗性的總結仍然是今後中國敦煌學研究的重要準繩。

四.廓清疑偽敦煌寫卷原貌

z 榮新江先生指出:「要判別一個寫卷的真偽,最好能明瞭其來歷和傳承經過,再對 紙張、書法、印鑒等外觀加以鑒別,而重要的一點是從內容上加以判斷,用寫卷本身所涉及的歷史、典籍等方面的知識來檢驗它。我們不應該輕易否定有價值的寫本,也不能 把學術研究建立在偽卷基礎之上。」(案:《敦煌學十八講》,第364頁。)

五.重新釐訂敦煌寫卷聚散

z 關於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的流散、收藏、整理與研究的情況,榮新江曾著有海外敦煌 吐魯番文獻知見錄(注:榮新江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南昌:江西人民 出版社,1996年。)本書第五講敦煌寶藏的收藏與整理則增加了中國收集品的情況 ,重點在未刊資料以及近年來中外合作編輯出版海外敦煌文獻大型圖錄的工作。

z 19912-8月,作者曾應英國圖書館之邀,去做S.6981-13677號非佛教文獻的編目工作。(注:榮新江英國圖書館藏敦 煌漢文非佛教文獻殘卷目錄(S.6981-13624),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7月。) 由於這部分文書殘片大多沒有首尾和題名,而且所存文字極少,比定工作十分艱難。

z 榮新江主張:目錄按伯希和編號排列 ,便於檢索,又用主題分類索引的方式做了統一安排。榮氏認為這是目前處理敦煌寫本編目的可取方法。(案:敦煌學十八講,第111頁。)

相關評述之作

z 韋寶宏新世紀的學術關懷——評榮新江先生的敦煌學十八講〉》敦煌學輯刊2003 1 期。

z 張小貴讀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敦煌學輯刊 2002 2;又出自歷史學2003 5 期;全文可見: http://www.fjdh.com/wumin/HTML/78022.html(2010/09/19)

z學貴知津--《敦煌學十八講》讀後(李更)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 3

z 敦煌學十八講有感  網址:http://blog.gmw.cn/u/31696/archives/2009/89950.html2010.9.19

z教科書的範式創新之作--讀榮新江教授新著敦煌學十八講(余欣)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 04


楊果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